走進隨州市大洪山風景區,層層山林間藏著驚喜。稻浪翻涌的鄉村,那些被時光遺忘的老建筑正在蝶變新生,溫情與文藝范的設計裝扮,使這些昔日的破爛角落成為如今最亮眼的風景。
沿著珍珠泉村的田埂漫步,遠遠就能望見那座始建于 1978 年的村部大禮堂。紅磚墻經過風雨沖刷的斑駁痕跡依舊清晰,老木窗框的紋路里還嵌著舊日的時光,可當目光觸碰到那扇通透的超大落地玻璃門,再瞥見屋頂整齊排列的光伏板時,便會明白這場 “舊物新生” 的奇妙。誰能想到,兩年前這里還是一處雜亂的養豬場,如今已成為集 “書、咖、藝、研” 于一體的鄉村博物館。

推開門,暖黃的燈光灑在 4000 余冊自然博物類書籍上,書頁間滿是森林、飛鳥、昆蟲的 “氣息”?!暗谝淮蝸砭捅淮騽恿耍覂仁歉叽蟮哪窘Y構禮堂,室外是千畝稻田,大洪山就像后花園,這不就是自然書店該有的樣子嗎?” 主理人曾剛的話語里滿是篤定。

不僅是曾剛熱愛這個新晉打卡點,從大連跨越兩千公里而來的馬元杰老師,正坐在博物館的藝術坊里,帶著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擺弄顏料與卡紙。這位魯迅美術學院畢業的青年教師行囊里裝著滿滿的繪畫療愈書籍與教案,她手把手教孩子們用彩筆勾勒稻田里的白鷺,陪老人用黏土捏出記憶中的老農具。她的主題療愈課,在書香與畫韻中,為這個小鄉村多了一些治愈人心的力量。
在鄉村博物館外,5 條總長 60 多公里的 “湖、田、山、嶺、溪” 觀鳥路線已鋪就。老禮堂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成了大洪山片區的 “精神滋養高地”,也給城里人奔赴鄉村提供了更好的理由。

從珍珠泉村驅車半小時,便來到了三里崗鎮常安店村。古樹枝椏間掛著金黃的葉片,山間云霧繚繞,青磚黛瓦的院落錯落有致,最熱鬧的當屬由一座老廟改造的鄉村咖啡館 ——冬青樹下,曾經香火漸稀的廟宇,如今飄出了濃郁的咖啡香。

推開咖啡館的木門,老廟的木梁與青磚墻體被完整保留,斑駁的墻面成了最獨特的裝飾,搭配著簡約的藤編座椅與暖光吊燈,傳統與新潮在此溫柔碰撞?!盎貧w自然,在山谷里喝咖啡太愜意了”。來自武漢的郭善常說,這種傳統的老房子很難再見到了,我可以安安靜靜在這里坐上一天。
從老禮堂到古村落,隨州的鄉村閑置資產正以最溫柔的方式 “重生”。它們不僅是游客追捧的 “網紅打卡地”,更是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眼下,隨州正發起的“隨遇而安”自在小院合伙人共建計劃,嘗試用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來建立城市與鄉村的新鏈接?!白栽诤匣锶恕笨赏ㄟ^入股、租賃、購置等方式參與,委托第三方運營,共同打造有故事性、可復制性的鄉村共建產品,以此吸引青年人才返鄉,聯動“山上”“山下”文旅空間,引導鄉村多點位、多業態聯合發展,探索區域性的鄉村可持續發展之路,讓山水田園蝶變“升值”。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隨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