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拂過隨縣三里崗鎮常安店村,層層疊疊的稻浪間,一棟白墻灰瓦的小院格外惹眼。
推窗見田、抬腳入野,憑欄能聽蛙鳴聲聲,每棟約160㎡的“自在小院”里,超大落地窗將田園風光攬入室內,傳統農房的質樸肌理與現代家居的舒適便捷相映成趣。

這處由閑置農房改造的“自在小院”,是斜陽耒筑團隊聯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打造的標桿項目之一,也是隨州市人民政府、市文體旅集團共同推出的“隨遇而安 自在小院”綜合服務平臺的核心載體。
項目秉持“自在生活”核心理念,堅持“一院一故事,一院一靈魂”的設計宗旨,以山水為幕、田園為詩,不搞大拆大建,在保留隨州傳統建筑特色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生活元素,讓老房子既存鄉愁,又合時需。
如今,已有9棟“自在小院”對外營業,4棟藏于長崗鎮庹家村的鄉野間,5棟扎根常安店村的稻田旁。每棟都是獨立的三房別墅,寬敞客廳供親友相聚,獨立居室兼顧私密與共享,齊全的現代設施讓都市人在此既能觸摸鄉土溫度,又能享受便捷生活。

與“自在小院”遙相呼應的,還有“冬青泉畔”的新生。一棵200余年樹齡的冬青古樹旁,清乾隆年間的閑置寺廟經改造后,夯土墻、舊木門的滄桑與原木吧臺、光影綠植的雅致碰撞出奇妙火花,成為集咖啡、餐飲、活動于一體的文化空間。老建筑的“修舊如舊”與功能的“煥新升級”,與“自在小院”的設計理念一脈相承。

另一處“變身”典范當屬“太和糧坊”。這座曾被遺忘的米面加工廠,承載著隨縣農耕文明的集體記憶。改造中保留原有糧倉結構,設計成書吧、咖啡廳與藝術展廳,成為滋養心靈的“精神食糧供應站”。未來,這里還將升級為微型鄉村博物館,用現代方式喚醒沉睡的農耕記憶。
從常安店村的“自在小院”到“冬青泉畔”,從“太和糧坊”到更多煥新的鄉村角落,這里的和美鄉村建設始終遵循“有機更新”原則:不在歷史積淀上“另起爐灶”,而是為傳統注入現代氣息。如今,“自在小院”已聯動多家在地品牌,構建起“吃、喝、玩、樂、住”全維度體驗,讓鄉村不僅有“顏值”,更有“業態”。
未來,隨州市還將持續擦亮“隨遇而安 自在小院”民宿品牌,通過老建筑的“新生故事”,進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引領更多人探尋文化魅力,體驗這里的美好生活。(隨縣融媒體中心 張小茜?“隨遇而安 自在小院”公眾號)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隨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