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家樓子會議精神的推動下,中共信應地委領導的軍事斗爭取得一個接一個的勝利,四望山抗日根據地逐步擴大到應(山)隨邊地區。
作為四望山抗日根據地重要的組成部分,應隨邊地區早已開辟。1939年6月信應地委成立后,即派工作隊深入到應隨邊開展群眾工作,在隨縣的巖子河地區建立黨的地下聯絡站,發展了部分黨員。1941年8月上旬,在新四軍第五師三十八團支援下,應隨大隊、吳家店中隊和巖子河鄉分隊的50余人,在巖子河的臺子灣、九角尖、蔡家坡一帶,與國民黨暫二十八師一團一部激戰數小時,將這股頑軍擊潰,該團警衛連在九道河向應隨大隊投降,殘部逃往應山城。1942年2月,新四軍五師三十八、三十七團殲滅頑軍曹文彬部,控制了應隨邊的漿溪店、吳家店、巖子河一帶。隨著抗日斗爭的深入發展,到1942年底,應隨邊經歷了應北中心區委、應北縣委、應北工委三個發展階段。由于應北地處敵人的心臟地帶,敵、偽軍常四出擄掠,對抗日根據地威脅很大。為了屏障安(陸)應(山),控制應北,中共鄂中地委決定加強應隨邊的工作,于1943年3月在應山漿溪店韋陀廟正式成立中共應隨縣委員會,錢鵠卿任縣委書記,余新(饒一鳴)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蔡云生任政權部部長,李巖性任軍事部部長,李力權任社會部部長??h委下轄5個區委,18個鄉支部,黨員410多名。其中隨縣境內設巖子河區委,李華平任書記。同時成立應隨縣抗日民主政府,錢鵠卿兼縣長,蔡云生任副縣長??h政府設有財政科,何云鳳任科長;田賦科,陳均武任科長,民政科,陶靜良任科長;情報科,柴森任科長;公安局,李力權兼局長。下設5個區政府,13個鄉政府。其中隨縣境的巖子河區,李華平兼區長。應隨縣還設立了游擊指揮部,李巖性任指揮長,錢鵠卿兼政委。指揮部領導應隨大隊和各區中隊開展武裝斗爭,全面配合應隨邊抗日根據地各項工作的開展。(隨縣融媒體中心、隨縣老區建設促進會)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隨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