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市隨縣享有“中國蕙蘭之鄉”的美譽,然而,傳統的蘭花種植普遍存在存活率低、繁殖速度緩慢等問題,如何打破這一制約?來看隨縣萬和鎮的探索!

沿著264省道走進隨縣萬和鎮,連片的蘭花種植大棚格外顯眼,這里正是隨縣“百里蘭花長廊”的核心區域。記者來到湖北荊楚國蘭產業園,一進智能種植大棚,陣陣涼風就撲面而來,與棚外的燥熱形成鮮明對比。

湖北荊楚國蘭產業園負責人 石剛:這個裝置是我們整個蘭園的溫控、風控,還有陽光的控制系統,有了這個控制系統以后,蘭花的生長期拉長了,一年完全可以(成苗)。
隨縣萬和鎮種植蘭花歷史悠久,但傳統的種植手法普遍存在蘭花生長緩慢、成活率低、繁殖速度慢等窘境。2016年,當地蘭花種植協會通過政府引薦,前往江浙一帶學習先進種植技術,并引進蘭花種植智能系統。這套智能系統的作用不僅可以將蘭花生長期從6個月延伸至8個月,還能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有效避免蘭花最容易得的軟腐病、莖腐病。

湖北荊楚國蘭產業園負責人 石剛:在原來基礎上,最起碼提高了80%的成活率。
在萬和鎮倒峽村的蘭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水簾控溫、智能風機等系統將蘭花越養越好,技術指導員張銀祥見證了村里蘭花從“小打小鬧”到“批量外銷”的轉變。

隨州隨縣萬和鎮倒峽村蘭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技術指導員 張銀祥:現在是越種越多,越養越多。春季的時候花開的時候特別好,到秋天發苗的時候能出苗,一年四季都有銷售量。
從2016年引進外地技術破解種植難題,到如今建成全國品種最齊、規模領先的蕙蘭基地;從單個村莊的零散種植,到“蘭花走廊”帶動全域發展。隨縣用十幾年時間,不僅守住了“中國蕙蘭之鄉”的老品牌,更靠科技、靠產業、靠融合,讓蕙蘭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群眾致富的“幸福產業”。

隨州隨縣萬和鎮黨委宣傳委員 張兵:目前,全鎮已成立22個蘭草種植專業合作社,200多個種植大戶,形成規?;?、專業化種植格局,小小蘭花成為富民強村的致富花。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隨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