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九月,洪山鎮青龍廟村的田野間奏響豐收序曲。金黃的稻谷垂下沉甸甸的穗子,黃綠交織的稻浪在微風中輕輕翻滾,每一縷香氣都透著 “好收成” 。村民們望著這片長勢喜人的莊稼,忍不住念叨:“今年天干,莊稼還能長得這么好,地里的收成有了盼頭!”
時間回到 2023 年,彼時青龍廟村的水利設施早已“不堪重負”—— 水庫水源無法直達農田,老舊堰塘多處滲漏,灌溉水渠被淤泥、雜草堵得嚴嚴實實。一到旱季,地里的秧苗就面臨 “渴死” 風險,農業生產常年 “看天行事”。
“以前旱季一來,就愁得睡不著覺。水庫里明明有水,卻流不到自家田里,看著稻子在灌漿期蔫下去,心里急得慌卻沒辦法?!?老黨員徐學榮回憶起過去,語氣里滿是無奈。
面對這一難題,村兩委班子決心改變現狀。他們把 “議事桌” 搬到了村民身邊,黨員大會上聽建議,村民大會上收訴求,就連田埂邊的 “板凳會”、農家院里的 “夜話會”,都成了湊思路、定方向的平臺。一次次討論后,“優先補好水利短板” 的想法,成了干群心里的共識。
為了讓莊稼不再 “缺水喊渴”,村干部們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回到村里,又動員村民投工投勞,一起把水利工程建起來。干群一起發力,7口破舊堰塘整修后重新蓄滿水,7.6 公里新修的灌溉渠像銀帶般繞著田野,7 個提水泵站穩穩 “立” 在田邊 —— 青龍廟村的灌溉難題,終于解決了。
“現在田里缺水,打開水庫或堰塘的閘門,再擰開泵站閥門,清水順著渠道就流到田頭,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半夜排隊等水澆地了!” 村民陳文勇站在自家稻田邊,看著渠水緩緩流入田間,笑容格外真切。

灌溉的問題解決了,村兩委班子又把目光落在了村里的路上?!耙敫?,先修路”,這句老話,成了全村人的共同期盼。2023 年下半年,經過多方籌措資金,全長 6.3 千米的鄉村公路拓寬工程正式啟動。
施工期間,村兩委班子成員輪流在工地值守,確保工程順利推進。工程推進中,最關鍵的難題是路基拓寬需要占用部分村民的自留地。為了做通大家的工作,村干部們挨家挨戶走訪,一邊講公路拓寬后出行、運糧的便利,一邊帶頭先征自家的地。
干部帶了頭,村民們也放下了顧慮。大家紛紛主動配合,有的清理地里的農作物,有的幫著施工隊搬運物資,原本可能卡殼的 “征地問題”,在干群的相互理解與支持中迎刃而解。 如今,村里主要道路上的橋梁擴寬工程正在推進。
"現在路寬了、橋也要擴寬了,收割機、運輸車都能順利通行,以后收糧賣糧都方便多了!" 站在橋梁施工工地旁,村民裴紅亮感慨道。
水利穩了收成,公路暢了出行,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讓村民心里更踏實,和村干部的距離也更近了?!盎A設施建好了,只是鄉村發展的第一步?!?站在新修的水渠邊,劉貴國望著遠方的田野,語氣堅定,“接下來,我們計劃建設農產品加工廠,延伸產業鏈,讓村民們不僅能種出好莊稼,還能通過深加工多賺錢,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夜幕降臨,鄉村公路兩側的太陽能路燈準時亮起,暖黃的燈光照亮了整潔的村道,也映照著村民們悠閑散步的身影和臉上的笑容。曾經因基礎設施薄弱而發展受限的青龍廟村,如今正沿著鄉村振興的道路穩步前行,朝著更加美好的未來不斷邁進。(隨縣融媒體中心 文可昕?洪山鎮 劉備、李晨宇)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隨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