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隨縣水土保持監督站黨支部正式成立。從最初僅有4名黨員的“小隊伍”,發展到如今擁有12名黨員的“大家庭”,黨支部始終牢記使命,沖鋒在前。緊緊圍繞“政治功能強、支部班子強、黨員隊伍強、作用發揮強”這一目標,勇挑全縣水土保持、河道砂石管理、水資源費保護等重要職責,將黨旗牢牢插在工作一線,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水保人的優異答卷。

鑄魂領航強政治,凝聚全員“一條心”
2024年6月,隨縣水土保持監督站迎來機構改革,單位合并、職能擴展、人員調整等一系列難題紛至沓來。改革方案一經公布,黨支部迅速響應,第一時間召開支部班子會和黨員大會,積極凝聚改革共識。黨支部成員以身作則,帶頭梳理合并流程,主動與干部職工開展談心交流。短短7天內,便順利完成合署辦公;15天內,妥善解決了8名人員的分流難題,讓全站18名干部職工安心,確保了機構改革期間的平穩過渡。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動力。支部要發展,既需傳承黨的“老傳統”,又要不斷學習黨的“新理論”。長期以來,黨支部扎實開展各類學習活動,通過“線上+線下”“集中+自學”等多元化形式,全面提升黨員干部的政治素養。特別是每周一的“微課堂”活動,已成為黨員自我提升的重要平臺。課堂上,黨支部書記帶頭,黨員干部們輪流上臺,分享學習《中國共產黨章程》的心得體會,解讀復雜的水保政策,復盤河道巡查的實戰經驗。這些內容豐富、干貨十足的課堂,不僅讓政治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更有效提升了黨員干部的業務能力。
廉潔自律是黨員的生命線,黨支部始終將清廉教育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組織黨員前往紅色教育基地,通過實地參觀,讓黨員感受革命先輩的信仰溫度,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清正廉潔的力量;在水土保持示范基地,黨員們深刻體會“綠水青山”背后的責任擔當,倡導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價值導向,將每一項工程、每一次巡查都打造成廉潔實踐的生動課堂。如今,廉潔從政已成為每名黨員心中堅定不移的行為準則。
頭雁振翅強班子,激活發展“一池水”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025年4月,新一屆支委班子組建,平均年齡43歲的“黃金團隊”,既有經驗豐富的“老水利”,又有敢闖敢拼的“新生代”。支委們帶頭鉆研業務難題,扎根工作一線,以“頭雁效應”激發團隊活力。通過雙向賦能、青藍接力,實現團隊戰斗力的質的提升。近年來,不僅榮獲“全國水土保持先進集體”“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更培養出一批能挑大梁的業務骨干。
聚才賦能強隊伍,爭當攻堅“急先鋒”
“黨員干部就要沖在前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河道巡查工作中,黨員干部們不懼烈日酷暑,不畏風雨侵襲,不放過任何一個安全隱患;在服務企業時,主動上門宣傳政策,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大家始終秉持“黨員就要在一線亮明身份、扛起責任”的信念,沖鋒在前。
在河道砂石管理方面,黨支部帶領全體干部職工創新推出“人防 + 物防 + 技防”的管理模式,建立縣、鎮、村三級聯動機制,實施“一車一卡”通行證制度和“二十條”監管清單,讓砂石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武家河砂場實施這套管理辦法兩年來,實現零投訴、零舉報,成為全縣砂石管理的示范樣板,獲得省水利廳的高度認可。面對水資源費改稅、石材企業發展等難題,黨員干部主動作為,深入企業調研,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打造出一支“專業、務實、高效、廉潔”的水保鐵軍。
實干為民強擔當,繪就生態“新畫卷”
自2020年以來,隨縣水土保持監督站抓住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中央資金1250萬元,對高家沖31.17平方公里的荒山進行綜合治理,將其打造成為省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該示范園成為全省水保治理的“活教材”,相關經驗還登上了《湖北日報》,隨縣的水保治理經驗在全省得以推廣。憑借這塊“金字招牌”,隨縣又成功立項500萬元的蜂洞沖治理項目,實現了區域治理的良性循環發展。
黨支部始終錨定“單項工作走前列,整體工作爭進位”的目標,將爭創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列為重點任務。積極推行“流域治理 + 油茶產業 + 生態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這一創新模式不僅得到水利部、中科院專家的高度評價,更讓曾經的“濁水荒山”變成“金山銀山”,成為百姓致富的“聚寶盆”,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綠色動力。
潮涌恰逢破浪日,風勁正是揚帆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隨縣水土保持監督站黨支部將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力以赴筑牢生態屏障,以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為助力支點建設貢獻水保力量。(龔麗、韓婷婷、劉陽)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隨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