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隨縣新街鎮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抓手,把提升鄉鎮干部群眾工作能力作為重點,精心繪制思想淬煉、能力鍛造、實戰歷練“三張拼圖”,推動鎮村干部隊伍在防溺水工作中探索素質提升新路徑。
惠民泳池,在供需對接中提高服務精準度。新街鎮將提升鄉鎮干部群眾工作能力融入防溺水實踐,從群眾需求的痛點入手,把文化廣場改建成惠民泳池。這一決策的背后,是鎮村干部歷時半月走訪16個村(居)未成年人家庭的成果——他們記錄下村民對于孩子暑期安全的訴求,最終確定“疏堵結合”的解決方案。年輕干部獨創“需求臺賬”機制,每日記錄泳客反饋,并在48小時內予以回應。例如,有家長擔心孩子游玩時會有突發情況,干部們立即啟動輪班制,全程在池邊堅守巡邏,用“靶向服務”詮釋群眾工作能力的提升。
志愿服務,在發動引領中增強群眾動員力。新街鎮以“激活群眾力量”為核心,全力推動防溺水志愿服務隊的組建,讓干部在發動群眾的過程中提升組織動員能力。面對轄區內復雜的水域安全防控形勢,干部們先深入各村組,通過“田間地頭聊、農家院里談”的方式,摸清村民的特長與意愿,有針對性地動員群眾加入志愿服務隊。為增強隊伍的凝聚力,鎮級每天發布當日志愿服務活動通知,明確巡邏時段、職責分工等內容。如今,隊員多達83人的防溺水志愿服務隊每日活躍在各水域周邊,鎮村干部在這一過程中,也練就了“用真情換真心、以實干聚合力”的群眾動員硬功夫。
敲門行動,在情感共鳴中深化干群聯結?!按蟛?,您知道如何識別溺水跡象嗎?讓我跟您講講水里的門道?!边@樣接地氣的開場白,來自新街鎮年輕干部汪紫薇的“三問三答”工作法。敲門行動中,干部們摒棄“念文件”式宣傳,改用“拉家?!辈呗?先聊莊稼收成,再講溺水案例;既算“安全賬”,也幫著出“看管招”。如今,干部們掛在心間的民情日記本上,不僅記著各村的隱患點位置,更寫著“李嬸家孫子怕水”“王叔家的孫女去父母務工地過暑假了”等暖心細節,每敲開一扇門、送出一封信,都是一次安全知識的傳遞,也是干部與群眾溝通能力的提升。
新街鎮在防溺水工作中的一系列行動,不僅織密了安全網,更讓鄉鎮干部在實踐中深刻領悟并提升了群眾工作能力。下一步,該鎮將持續完善相關機制,讓干部們在更多為民服務的工作中不斷提升能力,為鄉村振興增添溫暖底色。(新街鎮 蘇纖纖)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隨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