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28日,隨縣50名年輕干部組建“青銳先鋒團”赴對標城市福建福鼎求經問道。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留下的“四下基層”足跡,深度學習福鼎在產業鏈延伸與綠色轉型、三產融合與文旅開發、營商環境與招商引資等領域的典型經驗做法,在這場跨越山海之約中找尋隨縣高質量發展之密鑰。本刊將陸續推出隨縣年輕干部“對標福鼎話發展”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得,以思想之光激奮進之力,破發展之冰。

澴潭鎮 聶紫桐
福鼎市以“白茶+”戰略為錨,構建起“種植—加工—營銷—文旅”全鏈發展格局。該地借助物聯網監測系統實現茶園智慧化管理,精準破解傳統茶產業標準缺失、品質不穩的痛點;以茶旅融合為抓手,打造白茶小鎮、康養園區、研學基地等多元業態,使每畝茶園綜合效益提升近三倍。這為隨縣油茶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唯有以數字賦能為引擎,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打造全產業鏈數字化溯源體系,才能筑牢品質根基;唯有以多元融合為路徑,提煉神農農耕文明、古法榨油技藝、油茶藥食同源等文化符號,開發茶油護膚品、口服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構建“油茶+文旅+康養+研學”的立體產業集群,才能讓“隨縣油茶”破圈而出;唯有以福鼎“節會+招商+文旅”模式為借鑒,策劃兼具文化體驗與產業賦能的特色節會,激活“以節促旅、以旅興產”的良性循環,才能真正釋放油茶產業價值。
洪山鎮 水星星
深挖特色資源、找準自身定位是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三沙鎮東壁村聚焦落日、灘涂、巖礁等特色景觀,發揮依山傍海的地理優勢打造“觀海+攝影+民宿”文旅產業發展模式,讓旅游業迅速紅火了起來。洪山鎮文旅產業發展需要借鑒三沙鎮經驗,一方面緊緊圍繞大洪山休閑度假區建設,挖掘鎮內獨特的紅色文化和綠色資源,擦亮琵琶湖風景區、林泉山居、女兒國溫泉、西游記公園的綠色康養休閑游名片,依托張體學在隨縣紀念館、隨西革命紀念館和江漢軍區司令部舊址等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研學游和情景式紅色文化體驗活動,形成紅綠融合發展的鎮域旅游格局;另一方面也要構建宣傳矩陣,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優勢,通過小紅書、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推送洪山鎮山水風光、特色民宿、旅游景點等優質圖文和短視頻,同時積極培育家鄉推薦官,邀請網絡達人、文旅博主與家鄉推介官共同講好講活洪山故事,持續擦亮“詩意山水 如畫洪山”文旅IP,讓洪山從“被看見”到“被向往”。
小林鎮 李君臨
此次福鼎之行,親歷了“信訪接待下基層”如何將辦公桌搬到基層,見證了“五心工作法”怎樣把群眾事當成自家事,讓我深切體會到:信訪工作不是“收信辦件”的程序性工作,而是“走心解憂”的民生答卷。作為直面群眾訴求的一線力量,一是要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之“航向”。我們必須打破“被動辦件”的慣性思維,以“敢闖敢試”的膽識探索“主動治理”模式,破解基層治理難題。二是要以能力升級夯實干事創業之“根基”。我們必須在打造“雙軌調解+情感賦能”工作體系中提升群眾工作能力,積極探索“數治之策”,實現從“經驗治理”到“精準滴灌”的效能躍升。三是要以作風塑形彰顯擔當作為之“底色”。“四下基層”腳步丈量著“作風轉則效能升”的硬道理,我們必須將“每周回告”落實為“事事有回音”的執行力,把“馬上就辦”轉化為“立行立辦”的行動力,深入一線開展“帶案下訪”,讓“學先進、爭一流”落為腳下實干、化為手中硬招。
縣紀委監委 申倩
此次福鼎之行,讓我看到了文旅破局的鮮活樣本:東壁村以“中國最美日落”為支點撬動流量,將自然稟賦轉化為現象級IP;漁井村依靠黨群同心,把傳統漁村升級為特色文旅樣板。隨縣同樣坐擁“寶藏資源”——炎帝神農文化厚重深遠,紅色革命記憶歷久彌新,大洪山的秀美風光與張體學紀念館的人文底蘊交相輝映。我們要以此為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雙管齊下實現突圍。一方面,深耕特色IP打造,深挖文化富礦,以“始祖地?長征路”為核心,將炎帝開拓精神、長征故事與自然生態有機融合,貫穿文旅規劃、產品開發、宣傳推廣全鏈條。同時,把握“曾隨一體化”機遇,推動炎帝文化與編鐘文化交融,塑造辨識度高、影響力強的曾隨文旅品牌。另一方面,深化文旅融合創新,依托香菇、油茶、茶葉等特色產業優勢,開發采摘體驗、手工制作等農旅項目,設計主題研學路線,推動旅游從“過境打卡”向“深度體驗”轉變,走出隨縣文旅突圍的特色之路。
產業發展中心 宋耀
此次赴福鼎學習,我深刻感受到傳統產業在創新驅動下的磅礴變革——福鼎白茶以“數字賦能”破局標準化難題,以“跨界融合”拓寬價值空間,以“全鏈協同”實現共富圖景,為隨縣香菇產業升級提供了生動范本。隨縣是“中國香菇之鄉”,具備堅實的產業規模優勢,但科技轉化滯后、品牌溢價弱。破局之策需以“鏈式思維”貫穿“三鏈協同”,以供應鏈平臺聚企強基,吸引上下游集聚;以科技創新推動種植基地數字化、冷鏈物流現代化,激活轉型動能;以電商直播、品牌升級拓展市場,提升價值鏈水平。發展是永恒的主題,實干是唯一的出路,我們當以福鼎經驗為鏡,將“鏈式思維”融入“兩香一油”產業協同發展,在延鏈中補短板、在強鏈中創品牌,讓傳統產業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為鄉村振興夯實產業根基。
鄉投集團 孫巍珉
此次福鼎學習,讓我深切感受到鄉村振興的蓬勃力量。福鼎白茶從單一作物蛻變為百億產業,其全鏈融合的發展模式,為我們在投融資工作中推動隨縣“兩香一油”產業升級指明方向,這讓我意識到,投融資必須精準聚焦產業升級關鍵環節。針對隨縣香菇深加工技術研發、香稻智慧農業設施建設、油茶有機種植基地擴容等重點項目,需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綠色債券等多元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注入,解決資金短板。同時,福鼎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的經驗,提示我們在資金投向中需強化綠色金融理念,優先支持菌棒循環利用、稻蝦共生等生態項目。下一步,我將立足崗位職責,以福鼎為標桿,深入調研項目需求,優化資金配置機制,讓每一筆投資都成為撬動隨縣鄉村產業振興的有力杠桿,助力“兩香一油”產業邁向更高臺階。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隨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