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28日,隨縣50名年輕干部組建“青銳先鋒團”赴對標城市福建福鼎求經問道。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留下的“四下基層”足跡,深度學習福鼎在產業鏈延伸與綠色轉型、三產融合與文旅開發、營商環境與招商引資等領域的典型經驗做法,在這場跨越山海之約中找尋隨縣高質量發展之密鑰。本刊將陸續推出隨縣年輕干部“對標福鼎話發展”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得,以思想之光激奮進之力,破發展之冰。
唐縣鎮 ?夏巍蔚
福鼎市以白茶為核心,通過全產業鏈融合,打造了一個年綜合產值超300億元的綠色經濟引擎,對唐縣鎮桃李全產業鏈發展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一是要強化組織建設。充分發揮產業鏈黨委統攬作用,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到桃李產業鏈中,建立需求、資源、政策、項目“四張清單”,協調解決產業突出問題,切實增強鏈上企業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二是要強化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塑造推廣,巧借神農嘗百草民間傳說,深挖桃李文化,打造“炎炎+桃李”相結合的標志形象,聚力打造隨縣特色果業名片。三是要強化龍頭引領。全力支持匯滿隆公司打造桃李全產業鏈,在縣農產品加工園區新建桃李綜合產業園,統籌推進冷鏈物流、倉儲配送、分揀加工、包裝銷售、智慧電商、精深加工、示范種植等七大業務板塊建設,為隨縣桃李產業發展培育新的高質量增長極。
均川鎮 ?王敏
福鼎白茶借“三茶統籌”富民,福鼎時代以迅猛之勢投產,該地區多產業協同并進的發展模式讓人備受啟發。均川鎮當以福鼎為鏡,在品牌建設、基層治理、文旅融合中謀篇布局。一是品牌筑基,激活產業升級內核。立足生豬、青茄、瓜蔞、麻餅等特色產業,深挖“綠色養殖”“有機種植”“非遺產品”等延伸價值,為生豬、麻餅植入生態健康理念,給青茄、瓜蔞注入天然有機元素,筑牢“共富牧業”“均水源青茄”“李廷廣麻餅”等品牌根基,以品牌賦能提升產品附加值。二是治理革新,構建共建共享格局。借鑒柏洋村“五心”工作法,完善黨員干部包村聯戶機制,整合村民自治組織、志愿隊伍等力量,構建“一約四會”治理體系,著力提升群眾參與感。三是文旅融合,打造鄉村振興引擎。開發“香豬養殖體驗”“青茄文創產品”等農旅融合項目,配套建設特色民宿,以均河風光與“金船”文化為基底,升級改造基礎設施,打造集采摘觀光、科普教育、養殖體驗于一體的文旅綜合體,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殷店鎮 ?陳杭宇
對標福鼎等地,福鼎有拳頭的白茶、霞浦有詩意的民宿,“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是破局同質競爭,彰顯地域特色的有效途徑。香菇是特色產業、富民產業、潛力產業,當前面臨同質化競爭加劇、出口市場依賴等挑戰。破局突圍,在于推動精益化轉型、品牌化運營、內循環增量:一是深耕菌種研發,發揮一級菌種廠校企合作優勢,筑起優質菌種護城河,參與行業標準制定,牢牢把握定價權。二是推進精益種植,發揮社會化服務體系優勢,推廣集中制棒、優化接種技術,提高菌棒質量、降低資源損耗、減輕勞動強度。三是拓展國內供應,依托供應鏈公司,實現現采鮮菇搭乘京東到家、盒馬鮮生等冷鏈物流直達餐桌;推動優質干菇進入沃爾瑪、山姆等商超貨架。四是發力有機賽道,探索食用菌基地的SC(食品安全)認證,推進鮮菇產品的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提升品牌形象及附加值。
縣委政法委 ?黃瑞
福鼎之行,如赴一場跨越山海的思想盛宴,讓我們對標追尋隨縣高質量發展的密鑰,他們“滴水穿石”的堅韌、“敢為人先”的銳度、“守正創新”的智慧,如燈塔照亮基層治理新征程。柏洋村從窮鄉僻壤到小康明星村的蛻變,彰顯黨建引領如定盤星般的核心力量,其“五心工作法”與隨縣“五分工作法”深度共振,為政法實踐注入澎湃動能。以初心聚民心,錨定“紅色引擎”,將黨建觸角延伸至“分責獎懲”末梢,讓群眾訴求在“紅色驛站”中閉環響應;以公心強治理,筑牢“法治根基”,在石材、香菇等重點產業嵌建“產業鏈調解中心”,前置風險研判,讓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以愛心暖民生,厚植“服務溫度”,將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嵌入“分期督辦”,讓信訪接待成為傳遞溫情的窗口;以匠心提質效,激活“科技引擎”實現風險預警數字化,讓基層治理在科技淬煉中迭代升級;以齊心聚合力,構建“共治格局”,整合回鄉能人、法律顧問等多元力量,織就“責任明晰、防控有力”的平安網絡。當“五心”深度浸潤基層治理,必能讓矛盾化于微網格、效能升于細實處,在護航“一區三地”建設中彰顯政法擔當,書寫平安隨縣“底色更濃、成色更足”的時代新篇。
縣文化和旅游局 ?張永姿
福鼎市以鏈式、節點、市場思維推動產業升級,我們隨縣也急切需要跳出傳統文旅路徑依賴,以創新思維激活資源潛力。一是構建鏈式思維,延伸文旅產業鏈。突破單一觀光模式,打造“全鏈條體驗”。在香菇產業方面,開發“種植-采摘-加工-品鑒-文創一體化線路,推出香菇主題美食節、手工菌棒制作體驗等項目,配套開發香菇保健品、菌菇工藝品等衍生品,提升產業附加值。二是強化節點思維,優化空間布局。統籌自然景觀(大洪山、桐柏山)與人文資源(炎帝文化),構建“核心景區-特色小鎮-鄉村旅游點”三級節點網絡,串聯沿線古村落、采摘園、工業旅游點,形成“快行系統串聯、慢行線路體驗”的全域旅游格局;在項目布局中,注重與居民生活區的功能銜接,避免“景區孤島”現象,實現文旅發展與城鎮建設、鄉村振興的協同共進。三是樹立市場思維,拓展發展空間。借助國內大循環和“一帶一路”機遇,精準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客源市場,通過文旅宣傳片、線上直播、參加行業展會等方式,講好“隨縣故事”。同時,積極引入外部資源,與知名文旅企業合作開發高端民宿、康養度假等項目。
縣農業農村局 ?朱文杰
福鼎市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融合發展大文章,將白茶培育為支柱產業的實踐經驗,為隨縣香稻產業發展提供重要參考。一是深耕品牌塑造。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系統開展本地優質香稻品種的篩選培育,構建完善的香稻品種資源庫,著力打造“神農香稻”特色產品品牌,持續深化香稻文化與炎帝神農文化IP的融合。二是強化科技支撐。依托“兩香一油”協調創新中心和神農碼數字化平臺,構建“四確一碼一標準”智慧管理體系——通過地塊、種子、投入品、農事全程溯源,實現品牌碼、防偽碼、溯源碼“三碼合一”,并建立從種子研發、標準化種植到精深加工的全鏈條質量管控標準,確保產品品質穩定。三是拓展品牌影響。通過舉辦“香稻杯”系列賽事活動,組織稻米企業參與全國性品牌展銷會、博覽會,同時在隨州旅游一號公路沿線打造香稻主題觀光示范片區,以文旅融合吸引游客打卡,全方位提升香稻產業品牌知名度。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王文健
福鼎時代鋰離子電池項目66天完成征地8000多畝,從廠房打樁到首條生產線投產歷時330余天,實現了當年動工、當年投產,這是“洽談即服務、簽約即供地、拿地即開工、竣工即辦證”機制落地的生動實踐。對標福鼎項目建設先進經驗,我們需在三個方面精準發力:一是優化審批服務,建立“容缺服務+并聯審批”,將用地規劃許可、工程規劃許可等環節進行時間壓縮;二是打通數據壁壘,搭建自然資源、住建、稅務等多部門聯審平臺,實現竣工驗收通過即可核發不動產權證;三是深化改革創新,推動“礦產+N”組合供應、工業用地“先租后讓”試點常態化辦理,制定詳細的復制推廣計劃。項目服務質效提升的核心在于變“接力跑”為“并肩跑”,我們要以“四個即”機制為藍本,推動資源要素保障由“被動審批”向“主動服務”轉變,用機制創新助推隨縣高質量發展。
縣審計局 ?彭鴻海
此次福鼎之行,深入學習了“四下基層”和“五心”工作法,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其重要性和對審計工作的指導作用。一要堅守“公心正心”,樹威信。杜絕私心,要永葆公心。作為一名審計人員,要時刻筑牢思想防線,站在審計公平正義的立場上,依法依規履行審計職責。二要樹牢“信心恒心”,促發展。在面對隨縣審計業務種類日益繁多,審計工作難度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審計人員要拿出“閩東”精神,以“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恒心創造出經得起檢驗的審計成果,為隨縣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三要心懷“愛心誠心”,為人民。始終保持一顆愛心、一顆誠心,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從涉及民生的重點領域項目開展審計。如重點關注隨縣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將群眾的基本訴求與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緊密聯系,提升群眾幸福感。
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劉倩雯
福鼎以鄉音鄉情鑄魂,將非遺傳承融入城市肌理,借文旅融合激活山海資源,這份對本土文化的執著深耕令人贊嘆。作為退役軍人事務工作者,我們同樣需要秉持這種“匠心”精神。退役軍人身上承載的家國情懷、忠誠擔當、奉獻精神,是不可多得的精神瑰寶,都值得我們以創新路徑傳承弘揚。我們可著力打造“戎耀烈山”文化品牌:整合大洪山革命烈士紀念館、田王寨革命紀念館等紅色旅游資源,開發“老兵帶你看家鄉”特色文旅線路,推動軍旅文化與地域風情深度融合;設計“戰地家書”明信片、“軍旅記憶”紀念冊等軍事主題文創產品,增強紅色文化傳播效能;借助VR、AR技術復原歷史重大戰役場景,讓歷史變得鮮活可感;搭建“電子榮譽墻”,讓每一枚“老兵之家”軍功章背后的故事廣為人知。同時,汲取福鼎數字化發展經驗,構建“智慧崇軍”服務平臺,實現政策咨詢“一鍵直達”、就業對接“云端匹配”、訴求反饋“掃碼即辦”,讓尊崇之情溫暖每位退役軍人的新征途。我們當如福鼎人守護茶文化那般,全心全意守護退役軍人的精神家園,讓軍旅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縣封江口國家濕地公園發展保護中心 ?陶俊彥
福鼎漁旅融合實踐為生態資源轉化提供了創新范式,其“海味經濟”與“生態溢價”的協同邏輯值得我們濕地公園借鑒:我們可以“保護性開發”為主線,重點實施三大轉型路徑:一是引入福鼎海域生態監測技術邏輯,聯合科研機構搭建濕地生態感知網絡,建立生態承載力動態評估模型,實現保護與利用的精準平衡;二是深挖濕地文化基因,借鑒“海味IP”場景營造方法論,打造候鳥遷徙觀測站、策劃“濕地修復志愿者計劃”,創新開發“濕地夜探”等研學產品,與周邊景區形成互補式矩陣;三是創新協同治理機制,以福鼎三產協同為藍本,構建政研企民共治架構,建立“濕地優選”農產品認證體系,形成“保護增值—收益反哺”的可持續發展閉環。通過技術賦能、場景再造與機制破題,真正將福鼎經驗轉化為濕地保護的“封江解法”。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隨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