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閑置農房(宅基地)開發利用的現實意義
體現為“三新”,三個方面:1.是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新路徑;2.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抓手;3.是增加農民福祉的新舉措。
(一)是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新路徑。最新數據顯示,全國農村宅基地有17萬平方公里(合2.5億畝),全國農村至少有7000萬套閑置房屋,農村居民點空閑和閑置地面積達3000萬畝左右,一些地區鄉村農房空置率超過35%,閑置農房成了“沉睡”的資源。(這里要作出對比的是,全國城鄉建設用地加在一起才22萬平方公里,農村占了17萬平方公里,城市建設用地僅占了5萬平方公里。)為此,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奥鋵嵳丶w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是原則要求,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是“三權分置”的路徑,具體講就是通過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來盤活閑置農房,使“沉睡資源”變為“鮮活資產”。
(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抓手?,F在已形成的共識是,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解決好“錢、地、人”的問題,在這三大要素中,農村的土地資源無疑具有巨大潛力,通過土地制度改革釋放“三農”最大的新動能,這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決定性因素。在土地“三權”分置后,土地制度改革為三項內容(宅基地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土地征收)。很多地方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將閑置農房(宅基地)作為抓手,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比如,安徽金寨縣通過閑置農房(宅基地)的開發與整理,節約了農村建設用地2萬多畝。2萬多畝拿出一萬畝經過國土資源部批準,放到全省的建設用地市場上去交易,一萬畝賣了五十個億,平均一畝地賣了50萬元。所以,通過農村土地的資本化、市場化、商品化,何愁鄉村振興沒有資金呢?從另一個角度講,閑置農房逐年破敗,不僅資源閑置,而且影響了村容村貌,閑置農房的開發利用,能有效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三)是增加農民福祉的新舉措?,F在流行的一個說法叫“第三空間”,就是城市居民對于家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需求越來越大,而鄉村更貼近自然、更貼近人文、更貼近情感的空間。有專家提出,誰認識到這種市場需求,將鄉村打造成“第三空間”,找到與現代人生活的聯系,誰就能搶先一步。2017年6月,紹興市在柯橋區、上虞區9個鄉鎮11個村先行試點,到今年10月,一年半的時間,柯橋區吸納社會資金7000多萬元,引入開發項目27個,激活270幢閑置農房,激活土地、山林487畝,增加農民收入12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100萬元,帶動農戶就業131人??聵騾^岔路口村一個叫嵋山自然村的88戶村民中,已有55戶與村集體簽訂了委托經營意向協議書,按照協議一次性收到了兩萬余元的第一筆租金?!?年交一次,下一個5年上漲5%,老房子還能免費得到修繕?!贝寮w經濟組織可以通過統一組織經營管理、提供公共設施和服務等,獲取合理的經營收益和管理費用。在廣州、浙江等地還探索實施了“地票”,就是自愿有償退出閑置農房(宅基地)評估折算為“地票”,可在集中居民點置換房屋,在城市購房可以折算為現金。所以,無論是盤活還是自愿有償退出,都是為了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民財產性收入。
總之,積極推進閑置農房(宅基地)盤活工作,不僅能提升農村資源利用率,更能培育“三農”發展新動能,進而為鄉村振興匯聚強大助力。我們隨縣實施這項工作,必將因閑置農房盤活工作的推進,助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煥發新的活力。
二、農村閑置農房(宅基地)開發利用的政策背景
改革都是“硬骨頭”,閑置農房盤活工作作為新事物,不僅涉及到土地制度改革,還涉及到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央一號文件指明了方向,但具體落實中這項工作很復雜,政策性、專業性很強,只有把政策要搞清楚,才能使閑置農房(宅基地)開發利用不會出現偏差、誤差、落差。
首先,了解一下大的政策背景。中央一號文件使用的詞是“完善”和“探索”,主要基于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土地管理法修正草案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沒審議通過;二是全國33個土地改革試點縣的工作在今年結束,他們的工作成果還沒有總結運用;三是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歷史遺留問題很多,特別是“一戶多宅”、超面積使用、違規建房、私自買賣等問題特別突出。閑置農房(宅基地)涉及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很多又是歷史遺留問題,也不能強制“下猛藥”或“下藥太重”。中央要求保持足夠耐心,要求各地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償使用、有償退出機制,通過有效地引導,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因為閑置農房(宅基地)涉及的政策太多、太廣,下面,僅從盤活這個角度就有關政策向作一說明。
總的原則是,合法、合規、合理,樹立正確導向 。
1.農民自愿。充分尊重當地農民意愿,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進行。
2.集體主導。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農村宅基地所有權主體代表,發揮組織和引導作用,由閑置農房所在地的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組織進行。農戶自主經營或與社會資本開展合作經營,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同意。
3.規劃為先。盤活的閑置農房應符合城鄉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4.合法合規。合法合規范疇很大,這里的合法主要是嚴格落實“一戶一宅”。通過正在實施的“房地一體”確權頒證,使產權明晰。對因歷史原因合法獲得“多宅”的農戶以及進城落戶的農民,通過貨幣補償、房屋置換、折算股權等形式,引導其自愿退出宅基地。
5.嚴控面積。傳統建筑要保護修繕,裝修改造要在原有房屋基礎上進行,不得超出原住房面積進行改建和擴建。
6.禁止買賣。堅決防止以盤活利用閑置農房的名義進行各類違法建設;嚴格禁止采取以租代售的方式經營農民閑置房屋,變相發展小產權房;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
7.租賃期限。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租賃合同的期限不得超過20年。規范簽訂房屋利用合同,防止矛盾糾紛。
8.嚴格審批。宅基地使用申請,應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并公示無異議的,報鄉鎮或縣級人民政府審批。嚴控新增宅基地占用耕地,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
9.建新拆舊。因舊村改造、改善居住條件等原因申請在原宅基地外新建住宅的,農戶在新建房屋竣工后,應當拆除原有住宅,退還原宅基地。
10.節約集約。引導農戶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聚。在城鎮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內的農村,通過集中統建、聯建農民住宅區等方式滿足農戶住房需求,原則上不再新批宅基地。在規劃撤并的村莊范圍內,停止審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在現行政策下,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鼓勵盤活閑置農房(宅基地):1.鼓勵在農民已有穩定住所、原有房屋閑置率較高且易于集中開發的村莊進行。2.鼓勵村集體對閑置宅基地進行集中整治,就地用于發展二三產業、改善村容村貌、建設村莊公共設施等。3.鼓勵村集體和農戶對閑置農房進行改造,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托經營等方式,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游等。4.在具備條件且符合社會養老政策的前提下,鼓勵探索發展城鄉居民養老產業。5.鼓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環境友好型產業。等等,來振興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
三、農村閑置農房(宅基地)開發利用的盤活模式
隨縣作為農業大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發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盤活閑置農房(宅基地)要先行一步。盤活的方式很多,集體盤活與個體盤活、外來資本盤活和返鄉創業盤活、整體盤活與部分盤活、租賃盤活和合作盤活、短期盤活與長期盤活等多種形式。與外地相比,特別是與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因區位情況、經濟狀況等不同,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努力打造隨縣模式、形成隨縣樣板。
各地(鄉鎮、村)要充分調查摸底,對有規模、有特色、有意愿的集中連片區域先行先試,重點是景區村、精品村、歷史文化村及閑置農房較多連片的自然村,采取合作經營、自主經營、委托經營等運作模式,盤活閑置農房。
1.合作經營。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村集體根據房屋所有人不同意愿,采取回購、返租、入股等方式進行收儲,由村集體成立合作社開發建設運營或引入工商資本共同開發,重點發展鄉村旅游(民宿)、健康養生、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農村新業態。
2.自主經營。農戶對合法的閑置農房自行改造經營或出租的,應先向村集體申請,對符合開發條件的,村集體5個工作日內出具允許開發的審查意見,報鄉鎮備案。鄉鎮在收到備案表后5個工作日內,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予以備案。
3.委托經營。房屋所有人不愿意退出宅基地使用權的合法閑置農房,可以通過委托村集體經營的方式,由村集體統一組織經營,收益實行保底分紅。
縣政府網、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隨縣發布、隨縣旅游公眾號等平臺可以設置專欄,對外發布閑置農房招租信息,努力打造全省、全市知名農房租賃平臺。按照《合同法》的規定,租賃合同的期限不得超過20年。規范簽訂房屋利用合同,防止矛盾糾紛。
四、農村閑置農房(宅基地)開發利用的扶持政策
為推動閑置農房盤活行動落地見效,武漢等地出臺了激勵和扶持政策,比如黃金二十條、鉆石十條等。借鑒外地作法,縣委、縣政府出臺10條扶持措施,實行“以獎代補”。有專項資金的,從專項資金中列支。沒有專項資金的,從縣鄉村振興整合資金中列支。實行一次性獎補,不重復獎勵。
1.鼓勵支持片區式開發。對以租賃、合作方式利用閑置農房、協議期五年以上、村灣農戶總數30戶以上、利用閑置農房占農戶總數30%以上、符合美麗鄉村標準的,按每戶2萬元的標準獎給予獎補。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道路、供水、供電、排水、通信、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廁所改造等基礎設施配套,促進閑置農房合理利用。
2.鼓勵支持發展美麗經濟。利用閑置農房發展民宿、文創等美麗經濟的,協議期在五年以上、符合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進行房屋改造整治的,按A類(大修)、B類(中修)、C類(小修)分別給予每戶3萬元、2萬元、1萬元的標準獎補。
3.鼓勵支持發展農家樂。對利用閑置農房經營農家樂、協議期在三年以上,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和餐飲業食品衛生許可證,達到《湖北省農家樂星級劃分與評定》二星級以上標準的經營戶,按等級給予2-5萬元獎補。
4.鼓勵支持發展休閑農業。對租賃閑置農房組建鄉村休閑游合作社發展休閑農業的,給予村民同等待遇。對注冊資金在50萬元以上,參與農家樂經營戶10戶以上的鄉村旅游合作社,給予5萬元/社一次性獎勵。
5.鼓勵支持發展農村養老。對租賃閑置農房發展農村養老服務、協議期在五年以上,每張床位給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補貼。對正常運營1年以上的,按收住失能對象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其他對象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給予運營補貼。利用空閑農房興建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經驗收達標后,給予2萬元一次性建設補貼。
6.鼓勵支持創業創新。對租賃閑置農房創業創新的科技特派員,可享受貼息額度為5萬元以內(含5萬元),創辦的科技型企業以及由科技特派員牽頭的各類農業合作社,可享受貼息額度為30萬元以內(含30萬元),按國家基準利率給予全額貼息。
7.鼓勵支持發展農村電商。租賃閑置農房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取得工商執照和相關許可,通過互聯網銷售本地特色農產品的,給予1萬元的補貼。在農村電商服務開展比較好的村,優先支持村郵站或村電商服務點建設。
8.鼓勵支持發展農村文化。租賃閑置農房開辦民間博物館,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創辦農村實體書屋開展農民閱讀活動,開展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傳承,享受政府購買文化服務等優惠政策。
9.鼓勵支持提升金融服務。對租賃閑置農房用于發展民宿休閑、養生養老、鄉村旅游、創新創業等的,符合條件可享受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貼息等政策。
10.鼓勵支持提升農村服務。租賃閑置農房開設農村生產、生活資料服務網點,優先考慮設置農村農資店。
特此說明。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隨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